当前位置: 去除器 >> 去除器前景 >> 凌晨3点去大排档,就为这一口没想到在家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像我一样,去一个新的地方,总喜欢打开地图,把周边地形、地名全看一遍,才觉得安心。
也因此,总会发现一些奇奇怪怪又可可爱爱的地名。
比如在广州市区,你可能会经过瘦狗岭↓
去云南,会发现有个地方喵群聚集,都是以“猫猫头”命名↓
前去查探,弧形的山体构造,勾连起来正是一只微微耷拉着脑袋的小猫。
任凭哪位铲屎官看了,都舍不得挪道。
有些地方则诗意了一些,如果有人问起,你现在在哪里?
或许会收到一条稍显浪漫的回答:不偏不倚,我在桂花树脚下等你。
当然,也少不了乌龙。
前段时间由于某个官方媒体在防疫通告里,将辽宁省的“鲅鱼圈”打成了“鱿鱼圈”,让营口这个地方一度出圈。
虽然仅是误写,但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输入“鱿鱼圈”三个字,真的会自动跳转到鲅鱼圈周边。
以至于现在提起鲅鱼圈,大多数人脑海里第一个蹦跶出来的,不再是鲅鱼饺子。
而是,炸得灿灿金黄的鱿鱼圈↓
薄脆的酥层里,藏进了柔韧的鱿鱼圈,一口咬下,尽享两种口感。
袅袅散发的香气,自发地撩拨着鼻息。
很遗憾,与炸物对抗的每一个回合里,每个人都输得彻底。
常听人说起,“一口鱿鱼,等于40口肥肉”,这真的是美食界的“窦娥冤”。
新鲜鱿鱼的脂肪含量仅为一般肉类的4%左右,是真正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海产品。
它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钙、磷、铁,碘、锰)和人体所需营养(DHA),对于老人小孩来说,适当食用反而有益身心。
偶尔放纵一把,食材的选择以“新鲜”为上。
趁此机会,跟内地朋友们科普一下“水发鱿鱼”和“新鲜鱿鱼”的区别。
水发,是把干鱿鱼放进碱水中泡发,恢复至柔软状态。
水发鱿鱼卖相好,但煮熟后原形毕露,嚼起来有塑料感。
而新鲜的鱿鱼,价格上相对没有优势,好在鲜甜度阈值拉满,弹、脆、嫩,每一口都能惊喜地把水发鱿鱼按在地上摩擦!
买到新鲜鱿鱼,再做好这两步,保证你的鱿鱼圈,吊打大排档。
一是炸制前,用多重香辛料来腌制鱿鱼圈。
调入椒盐底味,利用其他酱汁的稠度充分搅拌香辛料,能使鱿鱼圈更容易挂汁,稀释部分明显的海腥味。
二是在于面糊的调配上,要把握好比例用量。
中筋面粉(普通面粉)是基础配置,掺进了红薯淀粉和泡打粉,等同战备升级。
红薯淀粉能让鱿鱼圈保持挂浆,油炸时面糊不容易脱落;
而泡打粉的加入,能够让面糊快速发酵,形成更加薄酥的面皮。
中筋面粉:红薯淀粉:泡打粉=6:2:1,是我反复推敲下得出的炸糊黄金配比。
你们在家按照这个公式调试,保证不会出错!
-椒盐鱿鱼圈-
[食材]
腌料:鲜鱿鱼2条姜2片葱1根料酒1小勺生抽1大勺蚝油1小勺海鲜酱1/2小勺椒盐粉1大勺白胡椒粉1/2小勺
可选:柱候酱1/2小勺辣椒粉1/2小勺十三香1/2小勺
脆炸糊:中筋面粉6大勺红薯淀粉2大勺泡打粉1小勺清水9大勺食用油6大勺
1大勺=1tablespoon=15ml
1小勺=1teaspoon=5ml
[食谱]
1.拔出鱿鱼内脏、软骨,撕下外膜,清洗干净,剩余的鱿鱼管切成鱿鱼圈
鱿鱼须和鱿鱼圈都可以用于油炸,鱿鱼外膜改切花刀,可炒可焖,拒绝浪费
2.切好后的鱿鱼圈,加入2片姜、1根葱、1小勺料酒、1大勺椒盐粉、1/2小勺白胡椒粉、1大勺生抽、1小勺蚝油、1/2小勺海鲜酱、抓拌均匀腌制10分钟
有条件的小伙伴,可以在腌料中加入1/2小勺柱候酱,1/2小勺十三香、1/2小勺辣椒粉,没有的则无需添加
3.取一个深碗,倒入6大勺中筋面粉、2大勺红薯淀粉、1小勺泡打粉、9大勺清水、6大勺食用油,用打蛋器搅拌均匀(至表面光滑无颗粒),静置10分钟,炸糊完成
4.腌制好的鱿鱼挑去姜葱,裹上薄薄的玉米淀粉,倒入炸糊拌匀,裹一层薄薄的炸糊
5.锅中倒入没过鱿鱼的食用油,烧到六成热(℃,用筷子放到锅中冒泡泡),将鱿鱼逐个放入,炸2-3分钟
建议鱿鱼圈逐个放入,避免粘粘;一次不要放入过多,避免油温急速下降
当表皮炸至变硬,开始翻动,炸至表面金黄捞起
6.当油温升高至七八成热(℃,用筷子放到锅中快速冒大泡),再次倒入鱿鱼复炸20秒,炸至酥脆捞出控油即可
鱿鱼圈齐齐跳进油锅,一边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一边愉快地吐着泡泡。
同步进行的,还有我忍不住往外冒的口水,以70迈的速度上下吞咽。
吃油炸食物,每一瞬都要掐准时机,生怕错过了最完整的风味。
蘸酱得早早备好,就等着一手擒着鱿鱼圈,刮过酸酸甜甜的酱汁。
唇齿发动,嚼得咔咔作响。
处理食材时,撕下来、没有用上的鱿鱼外膜,我们还可以借机多加一个菜。
和豆豉、青红椒一炒,闻着味都能把人馋疯!
从来没想过,一个地名,能够诱发馋虫的骚动。
对于吃货来说,不管是鲅鱼圈也好,鱿鱼圈也罢,只要顶上“美食”两个字,就能翻山越岭,为它而去。
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特别的地名吗?到评论区里分享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