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消毒工艺方式时需要先综合比较臭氧、液氯、紫外、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五种常用的工艺,主要比较的方面包括消毒效果、当地环保要求和政策、受纳水体的敏感性和对水质的要求、适用条件(温度、pH和氨浓度等)、安全性、投资、运行费用、能耗、占地、消毒反应速度、对杀菌前污水处理程度的要求、水中污染物含量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如COD/SS、氨、色度、浊度等)、是否有再生水回用的要求、持续杀菌能力要求和余氯要求、原料的可得性、费用和运输距离、有无二次污染和三致物质生成以及对微污染物的去除作用等紫外消毒工艺要求水中悬浮物浓度不高于10mg/L。否则需要在紫外消毒上游加设去除SS和浊度的工艺,或者选用其他消毒工艺。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二氧化氯反应器。
二氧化氯反应器加氯间
二氧化氯反应器是一种氧化剂,而非氯化剂,不与有机物发生氯取代反应,不产生三致物质。其有效氯含量是氯气的2.63倍,1g二氧化氯含有效氯2.63g。能去除废水中的铁、锰、氰化物、酚类、硫化物和恶臭物质。灭菌效果为氯气的10倍次氯酸钠的2倍二氧化氯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尽量稀释或者制成稳定的溶液。二氧化氯比氯气具有更强的杀菌能力,并且更安全,没有二次污染,不产生三致物质和有毒物质应用日趋广泛。
二氧化氯发生器概述
二氧化氯的常见制备方式有电解法和化学反应合成法。化学合成法工艺流程长并消耗大量助化学药剂,但由于其成熟、稳定,在水处理工程中得到较广应用。化学合成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分为复合型和高纯型,本节就复合型为例进行介绍。
复合型化学反应合成法适用的原料药剂类别较多,较多用的是以酸钠、盐酸为原料,氯酸钠水溶液与盐酸在负压条件下,经过滤后被泵定量输送到二氧化氯发生器中,在定的温度下经过负压反应生成二氧化氯与氯气的混合气体,经吸收系统吸收后生成二氧化氯为主、氯气为辅的复合消毒液,二氧化氯的含量大于70%。其反应式如下:
NACIO3+2HCI→NaCI+CLO2+1/2CL2+H2O
在选择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时候给供货商提供的选型参数要提供有效氯发生量,有效氯的消耗量估算值如下:
有效氯的消耗量(g/h)=1.5QD/24
式中,Q为水量,m3/d;1.5为波动系数,当规模小于t/d,波动系数可取到1.8;D为有效氯投加量。
有效氯投加量应根据消毒工艺上游工艺单体的除菌效果、余氯要求、试验资料以及类似工程运行经验值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二级处理出水可采用6~15mg/L:对于市政污水,消毒投加量为5~10g/m2按照10~12mg/L计算设备并选型,实际运行中根据水质情况可适当降低投加量;再生水的加氯量按卫生学指标和余氯量确定;超滤膜对细菌有截留作用,超滤膜下游消毒有效氯投加量应适当降低;医院、居宰、饲养和食品等含高浓度菌群的特殊工业废水,投加量需要针对性提高。
设备选型时的有效氯发生量的值要大于该有效氯消耗量的估算值,并留适当余量,满足平均流量和峰值流量的剂量要求。
每生产1g有效氯消耗氯酸钠0.7~0.9g(纯度99%的干粉,转化率按70%~85%计算),配成30%~39%溶液使用。需要盐酸(浓度31%)1.6~1.7g(转化率按80%~85%计算),氯酸钠的纯度要求达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