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去除器 >> 去除器发展 >> 甲午背后的思维较量击沉定远舰的秘密武器,
百年前曾号称“亚洲第一巨舰”的“定远舰”沉舰遗址找到了!9月2日,“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保护区域划定论证会”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举行。经专家论证,历经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现已基本确认清代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沉没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舰遗物。作为北洋水师曾拥有的最大吨位军舰,定远舰的存在曾经令其对手日本海军敬畏。年,清政府签署合同,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定远舰。当时正在海军方面奋起直追英国的德国造船者们,以出奇的认真态度制造了这艘巨舰,它的标准排水量吨,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功率匹马力,航速14.5节。年,定远舰建成后,从德国驶向中国,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同年,它被编入清政府北洋水师旗舰,在当时有“亚洲第一巨舰”之称。
而在真正的战争中,定远舰的表现也十分不俗。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开战仅两个多小时后,北洋舰队受到重创,战场上只剩下定远舰、镇远舰两艘主力舰。在日军5艘军舰的合围攻击下,致远舰身中百弹,甲板部位起火,但仍丝毫没有沉没的迹象,以至于松岛舰上一名日本水兵临死前哀叹道:“定远舰怎么打不沉啊?!”
然而,这艘巨舰最终却倒在了日本海军的秘密武器上:年2月5日凌晨,10艘日军鱼雷艇偷袭,其中一颗鱼雷击中定远舰,舰尾左舷机械工程师室被炸出一个一米见方的大洞,定远舰最终搁浅在刘公岛东部。
庞大的定远舰,身中数百弹而不倒,最终却被一颗小小的鱼雷击沉,这是不是有点夸张呢?
事实上,与今天的鱼雷被公认为是海战当中的大杀器不同,在19世纪80年代,鱼雷还是种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用的新武器。
最早的动力鱼雷是英国人黑斯·怀特在年设计的。到定远舰出厂时,鱼雷的威力还没有在任何一场海战中被应用,所以自然没有军舰设计者可以给出靠谱的防护手段。但也正因如此,当时各国都将鱼雷看做一种能击中敌舰软肋的“秘密武器”,争相开始研究。中日当然也展开了这场竞赛。
令人感到扼腕的是,中日两国对鱼雷的研究本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两国几乎同一时期从德国进口了刷次考甫黑头鱼雷。这种型号的鱼雷被认为是当时性能最好的。而北洋水师甚至比日本海军还更重视:主导北洋水师建设的李鸿章就是一个鱼雷迷,他发现水下爆炸能量不易扩散,产生的威力比在空气中更大,指出鱼雷铁舰巨舟立致轰毁,其奏效甚捷,厥功最伟。这一论断今天看来确实“高瞻远瞩”。
李鸿章对鱼雷未来应用的理解,是正确甚至是天才的,可惜他想的太远了。
既然领导发了话,底下人当然没有不重视的道理。在甲午战前,北洋水师的正规舰艇购置工作虽然停止,但鱼雷艇的购置却从未停歇,甚至定远、镇远两舰还分别配备了两艘附属鱼雷艇。然而,与北洋水师领导“高瞻远瞩”、手下跟风而上不同,日本海军对鱼雷的认识却更接地气。他们敏锐地发现,当时的鱼雷技术缺陷极大,黑头鱼雷的有效射程是米,超过了这个距离,鱼雷的偏航就很严重,走不了直线,一定会绕圈,至于是大圈还是小圈,要按鱼雷的精度和续航能力而定。打不准敌舰不说,发射出去的鱼雷,不知什么时候又回来了,常常是自摆乌龙,给自家军舰捅个窟窿。日本军人得到的结论是:鱼雷至少在目前还不适用于攻击移动中的目标,只能攻击停止不动的驻港军舰。因此,日本海军迅速定立了自己的鱼雷使用方法,如年制定的日本海军“作战训令”中就要求:在针对移动敌舰时不得使用鱼雷,即便攻击驻港目标,鱼雷艇也必须抵近到距离敌军军舰米以内时再发射鱼雷。
这就是对于同一种秘密武器的不同理解:北洋水师在李鸿章的指导下更加“高瞻远瞩”,而日军则更加务实。如果战争拖个几十年再爆发,也许技术跟上的鱼雷会让北洋水师的战术大放异彩,但不幸的是,两国的较量来得太早了。
在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的“福龙”号鱼雷艇近距离三次攻击日军几乎无武装的“西京丸”号都未命中,其中一发甚至是在距离只有40米时才发射的。而与之相对应,日军鱼雷对驻港的定远舰却“一发入魂”,击碎了北洋水师的骄傲。
有时候,高瞻远瞩反而蒙蔽了你,让你看不清眼前的现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