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去除器 >> 去除器前景 >> 因一碗羊肉羹亡国除了吃吃吃,古人的饭桌上
近日来
随着疫情的反复
多地再现“抢菜潮”
白菜、土豆、胡萝卜、洋葱等菜品
因便于储存、价钱适中
成为多数家庭的必买菜品
在经历了每日的餐桌会面后
白菜、土豆、萝卜、洋葱“四兄弟”
也被评为了
“疫情后再也不想吃的菜”
今天的我们可以对白菜爱答不理
但在古代
白菜可是常人高攀不起的菜品呢~
今天
就跟小博君一起
由一棵白菜
一起走进古人的饮食文化
菜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
——苏轼
蔬菜自古就是人们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期,“会吃”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对野生蔬菜进行人工栽培了。
白菜在古时被称为菘,在汉代已有记载,但品质较差,和现代相差甚远。南北朝时期,白菘大放异彩,在古人眼中,秋末的菘菜与初春的韭菜并列为菜中美品。到了宋代,菘的优良品种被培育成功,新品种结实、肥大、高产、耐寒,并且滋味鲜美。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宋代诗人苏轼曾把它比作如同熊掌一般的美味。明清时期,菘的培育更为普及成熟,栽培区域由北及南,遍布黄河和长江流域。如今,白菜仍是北方冬春季的“当家菜”,爆炒、炖煮、腌制等多种烹饪方式广为流传。
白菜的“逆袭之路”,算得上是我国植物人工培育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除了野生培育的大白菜,今天我们餐桌上很多日常蔬菜,都是“飘洋过海”传入中国的:黄瓜在西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大蒜则是东汉后期引入中国的、想吃辣椒、萝卜和西红柿,则要“穿越”到明代晚期。
肉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苏轼
西汉的彩绘陶绵羊
马、牛、羊、猪、狗、鸡在古代被称为六畜。其中,马和牛作为战争以及运输物资和耕田的生产工具,非必要一般不会食用,《礼记》中就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
汉代烤肉器具
此时,满足“吃货”的重担就落在了羊的身上,从“羹”字中,足以见古人对羊肉的赞美之情。而在汉朝,羊肉甚至突破了阶级的壁垒,王公大臣和平民百姓因为受到胡食影响,都爱吃"羌煮貊炙"其中“羌煮”就是涮羊肉,“貊炙”就是烤全羊,这两样我们如今仍然热爱的美食,竟然在汉朝就那么流行了。
清代三足锡火锅
一碗羊肉羹,更是可以与国运紧密相连。战国时,中山国的国君设宴款待名士,不巧羊肉羹不够分,名士司马子期没有喝到,为此事耿耿于怀的他便跑去劝说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万万没有想到,一碗羊肉羹,竟成为了亡国的“导火索”。
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
好肉好菜,怎能没有美酒相陪。
唐代鎏金花鸟葵式高足银酒杯和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对酒,古人坚持“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的理念。从先秦至明清,古人饮酒的器具多到令人惊叹,高足杯、青铜卮(zhi)、漆耳杯、金银酒具,无不彰显出了古人对酒的狂爱。
清代的“花卉珐琅酒杯”
酒,还自带数不尽的历史故事,如三国时吴国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但他对博学多闻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极为器重,常常对其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便“密赐茶荈以代酒”。在古代,宴会上饮酒杯数虽然固定,度数却是宾客用“盉”来调节的,根据自己的酒量不同来操作。
米
“净淘红粒窨香饭,薄切紫鳞烹水葵。”
——白居易
酒足三巡,自然要呈上主食。
中国的主食文化源远流长,一粒米、一颗稻都有故事。
碳化稻米
年,考古学家在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地层中发现了一颗炭化稻米,并找寻到了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这次意义重大的“相遇”将稻作栽培历史上溯至1万年前,而上山遗址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不止米,在古代,五谷文化举足轻重。
五谷分别为稻(水稻)、黍(黄米)、稷(小米)、麦(麦类)、菽(豆类),其中稷(小米)和“土神”合称“社稷”,也被称为五谷之神,所以,小米可以稳坐五谷中的C位啦!
一餐饭,便知千年文明。想了解更多关于古人的饮食文化奥秘,这个展览,不容错过!
好展推荐
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上,余件(套)文物从餐桌“走”上展台,带领观众细品人间烟火气。从良渚文化时期的炭化稻米、商代青铜食器……展览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分为“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五个单元,有滋有味地讲述中国味道。
展览信息
展期:年12月28日起,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
未来,小博君还会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展览推荐,敬请期待!
ps:大家有好的展览也欢迎评论区推荐分享~
-THEEND-
编辑/马梅洁
审核/廖杰云
监制/王卓见
文字综合自相关展陈资料、北京日报、海南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