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去除器 >> 去除器优势 >> 牙齿有病才去见牙医这些牙齿护理误区,你中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除了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更是每个人的“门面”。所以,这个“门面”的健康和美观的形象就尤为重要。
虽然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牙齿,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它,也不懂得如何保护它,甚至连基本的刷牙都错误百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年纪轻轻牙就坏了。
今天,小唐总结了五个常见的牙齿护理误区,看看你中枪了吗?
误区一
牙齿有病才去看牙医
跟其他全身疾病不同,牙病是可以预防的。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对牙周病不够重视,很少主动就诊,往往等到痛得不行或牙齿掉了大半后才来求医,而且没有意识到牙周病的危害。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一类疾病的总称。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晚期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移位,最终可能导致牙齿脱落或需要拔牙后进行缺牙修复。而且牙周病还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牙周炎症有转移性,一旦发展到重度,将造成不可逆的牙龈萎缩。
医生建议,最好半年到一年口腔检查一次,定期洗牙,定期更换牙刷及牙膏,养成早晚刷牙和用牙线的好习惯。
误区二
乳牙反正要换,坏了也没事
很多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的,坏了不用治。其实这种看法非常荒谬,应该摒弃。
龋病可以引起孩子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如长期得不到治疗,可造成儿童偏侧咀嚼,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
如果没有健康的牙齿,孩子就不愿吃含纤维多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全身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乳牙龋病应及时治疗。
误区三
洗牙会让牙缝变大
有些人认为,洗牙会让原本的牙缝变大,让原本牢固的牙齿变得松动。其实,并非洗牙让你的牙缝变大,而是牙齿之间本身就有缝隙,由于牙龈萎缩使牙缝变大,而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会导致牙龈局部肿胀从而填塞牙缝,感觉牙齿并不松动。当去掉原来填塞牙缝的牙石后,才会感到松动。
洗牙对于牙齿的好处多多,不仅可以去掉牙石,减缓牙槽骨吸收的速度,还能预防牙周疾病。
医生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就应该洗一次牙。目前,洗牙已经列入医保项目。
误区四
洗牙能让牙齿美白
洗完牙后,部分牙齿表面变得粗糙,为了减少色素沉积和牙菌斑的附着,医生通常会进行抛光处理。
另外,牙齿上色素沉积也与牙菌斑的形成同理,若每天刷牙不认真不到位,便会越积越厚。此时,就需要喷砂处理,其主要目的是去除色素,如喝茶、咖啡及蔬菜中的色素沉积,并非给牙齿美白了。
所谓的美白效果,只是由于清除牙石后,还原了牙齿本来的面目。
误区五
小孩子不能用牙线
年全国爱牙日的副主题是“刷牙漱口用牙线,洁牙护龈促健康”,专门突出了牙线在口腔清洁中的作用。
研究显示,大约30%的牙菌斑是藏身于牙齿缝隙中,刷牙无法清洁牙缝中的牙菌斑,需要用牙线来清除。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牙齿没长全,还很小,用不着牙线,或是怕牙线会让牙缝变大。
专家表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牙齿间的缝隙往往很大,因此更容易导致细菌、食物残渣等滞留,导致龋齿与牙龈发炎等。所以家长要教孩子正确使用牙线清洁口腔,并且让孩子掌握正确使用牙线的方法,预防牙周疾病。
其实,口腔中除了牙缝,还有舌头、口腔内壁等部位需要清洁。研究显示,口腔内的细菌,只有25%是附着在牙齿上,其余75%都是藏身于舌头、口腔粘膜等部位。所以,想要正确护理牙齿,远离牙周疾病,最好的方式是做到全面清洁口腔。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到全面清洁口腔呢?
很多牙医都推荐龚晔博士发明、首倡的“甘净一加五”口腔清洁法来对口腔做全面清洁。以牙刷、口腔清洁指套、牙线为工具,对牙齿、牙缝、舌头、上下颚等口腔部位进行全面清洁,全面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留、有害代谢物及细菌,实现口腔甘甜洁净、口气清新,从整体帮助人们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甘净一加五”口腔清洁法操作步骤如下:
01:55